欢迎登录本站!

当前位置:首页 > 兴安概览 > 自然环境

兴安盟的自然灾害

发表时间:2017-07-17 16:58:27来源:《兴安盟志》(上卷) 保存打印关闭

干旱

干旱是兴安盟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发生频率高、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按伊万诺夫湿润指标的计算和划分,兴安盟除阿尔山林区外,大部农牧区均属半干旱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在370410毫米之间,再加上变率大、保证率低,降水量年较差大,因而形成干旱的机率较高。

春季降水量不足年降水量的10%,干燥频繁的春风,又大大增加了蒸发,致使土壤失墒快,易形成春旱。全盟大部农牧区春旱机率达70%。春季严重大旱的机率达20%

夏季虽然集中了年降水量的7278%(阿尔山除外),但由于变率大,保证率低,时空分布不均衡,发生夏季干旱的机率仍很高,约40%左右。夏季大旱的机率为10%左右。

兴安盟的秋旱机率高于夏旱,约为50%。秋旱形成秋吊,严重影响作物成熟和产量。秋季严重大旱的机率为20%。

各季节的干旱对农牧林业的生产都构成一定威胁,特别是连续干旱,危害极大。谚语有云:“春旱苗,夏旱丢;春旱连夏旱,一年都白干”。大旱年平均9年左右一遇。

洪涝

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全盟各地平均年雨量为380480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递增。年雨量的7080%集中在夏季(68月),不仅雨季集中,而且降水量变幅较大,乌兰浩特195568月雨量152.4毫米1990年夏雨量达624.9毫米,多雨年比少雨年高出3倍,比多年平均值高出1倍。强度大的暴雨天气也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年暴雨日的94%,68月为全盟主汛期。

各地日最大降水量,大多数在110毫米左右,而1小时最大雨量为79.1毫米。全盟多暴雨中心在扎赉特旗的胡尔勒一带。

洪涝的危害一是水湿内涝,低洼甸地因积涝排水不良,影响作物正常发育,乃至泡死,也常因连续阴雨天气,光照不足,温度偏低,导致作物贪青晚熟,造成减产;二是因大量地表径流对农田和草牧场形成严重冲刮,水蚀加剧,表土被冲光,土壤肥力下降,表土层结构遭破坏,灾害后果可延续23年;三是急暴雨极易形成山洪暴发,冲毁农田、桥梁、房屋、公路和铁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1954年的洪水,仅白(城)——阿(尔山)铁路就有64处被冲毁,40余天后通车。

冰雹

兴安盟冰雹灾害的发生机率山区多于平原,阳坡多于阴坡,降雹路线与河谷山脉走向基本一致,以自西北向东南的走向为大多数。全盟降雹多年平均日数14天,阿尔山地区较高,最多年为11天。降雹最早从4月开始,最迟10月结束。降雹多发生在白天,并以午后为多。降雹最集中的是6月、7月。196568月,科右前旗大石寨、察尔森一带连续降雹7次,受灾农田面积13万亩;1977710,扎赉特旗二龙山、小城子一带降雹,冰雹个体最大的有鸡蛋大,地表积雹最厚处达30多厘米,有14万亩农作物被毁;1980618,突泉县太和乡同心村发生冰雹灾害,个别地块积雹厚达70厘米

冰雹天气一般多伴随大风和急雨,造成雹灾、风灾、洪涝等多种灾害的共同发生,加重灾情。在严重危害农作物的同时,还大面积毁坏草牧场。

风灾

风灾是兴安盟较大的气象灾害之一,全盟平均年大风(风速达8级及以上)日数为30天左右。大风天气的地区分布为,自北向南递增,地处北部的音德尔平均年大风日数11天,南部的巴彦呼舒为56天,南北相差4倍。巴彦呼舒年大风日数最多达105天。大风的季节分布,巴彦呼舒一带冬、春相近,各占年大风日数的38%左右,其余各地均以春季大风日数最多,占年大风日数的4770%。夏季最少,只占515%。全年45月大风日数最多。

春季大风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加重干旱,同时刮走表土甚至种子,埋没幼苗,同时严重危害塑料大棚。兴安盟的大风天气往往伴有冷雨或湿雪,造成瘦弱畜和春羔的大量死亡,严重威胁牧业生产。

夏季大风影响农作物授粉,伴随有雹雨天气时,造成农作物倒伏。

秋季大风危害严重,“摔籽风”使谷粒磨损脱落,造成严重减产。

1976524,突泉县发生大风灾害,最大风速达32/秒,吹倒大树60余棵,死2人,伤2人,刮坏电柱、粮仓多处。19798月下旬大风,使科右前旗200多个村屯受灾,受灾农田161万亩,农作物中荞麦绝收,谷子减产一半。

霜冻

兴安盟的霜冻具有终霜晚、初霜早、无霜期短的特点,同时由于南北纬度相差3度,平原与山区海拔高差1000余米,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地区差异很悬殊。以最低气温≤2为标准,春季平均终霜日,西北部阿尔山为624,南部巴彦呼舒为56,相差一个半月;秋季平均初霜日,阿尔山为815,巴彦呼舒为929,相差一个半月,两地无霜期相差94天。全盟大部分农区无霜期在105145天之间。

兴安盟的霜冻危害以平流霜为主,经常是平流加辐射的混合作用。春霜危害园田瓜果和豆类作物,秋季的早霜对大田喜温作物危害较大。

1969年,全盟由于春季终霜晚,秋季初霜又早,无霜期比平常年短826天,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粮豆平均单产仅39公斤。

低温冷害

兴安盟的低温冷害有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冷害,为农业生产中的一个主要自然灾害。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典型的低温冷害年有6年(195419571960196919721976),平均每5年左右一遇。以上的低温冷害年中,稳定通过10积温比正常年份低100350℃,低温冷害年农作物减产幅度为30%左右。盟内发生的低温冷害年有65%左右是多雨洪涝年份,持续阴雨、低温寡照,影响农作物。低温冷害,群众称之为“哑巴”灾,往往不被及时发现和重视。

白灾

白灾是兴安盟牧业生产中的一大自然灾害。由于降雪量大,积雪过深且时间过长,牧草被雪覆盖,致牲畜无法采食,牧业生产称之为白灾。当发生严重白灾时,大雪阻断交通,损坏棚圈,不仅牲畜受饥饿和死亡威胁,甚至危及牧民和其他人的生命安全。

兴安盟局部发生白灾的机率为51%,全盟性白灾年为56年一遇,大白灾每10年左右一遇。白灾对北部及中西部危害严重。195719671977年是大白灾年份。在1940年的特大白灾中,常发生黄羊进入村屯觅食、野鸡进院与家鸡抢食吃的现象。

白灾的强度与致灾程度与下述因素有关:座冬雪形成的早晚、累积雪量大小、积雪深度、连续积雪天数、植被高度及牲畜的膘情体质等。

黑灾

黑灾是畜牧业生产上的灾害,与白灾相反,入冬后由于河泡结冻,而又长时间无雪或不降雪,使牲畜无法饮水而致灾。

兴安盟主体牧区,冬雪量不足5毫米,就可有轻度黑灾发生,少于3毫米则有严重黑灾。兴安盟的黑灾多发生在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下旬。近几十年明显黑灾年有19591961196619741982年,从12月至翌年2月间的100多天里,总降雪量不足1毫米,积雪只有9天。

虫灾

兴安盟的虫灾发生较多,境内的虫灾多数年份都有发生,少数虫灾(如粘虫、草地螟等)有大发生年,危害极严重。以发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幼虫(一代或二代)危害最大。境内发生的害虫属28目,计71种,另有6种害虫尚未作出鉴定。鳞翅目害虫有:粘虫、草地螟、玉米螟、菜螟、粟灰螟、稻纵卷叶螟、向日葵螟、小地老虎、黄地老虎、银纹地老虎、大豆食心虫、甘蓝夜蛾、天幕毛虫、苜蓿夜蛾、玉米枯心夜蛾、人纹污灯蛾、红绿灯蛾、污灯蛾、褐纹毒蛾(古毒蛾)、红腹灯蛾、菜粉蝶、斑粉蝶、小菜蛾、大造桥虫、黄凤蝶(茴香凤蝶)。直翅目害虫有:华北蝼蛄、非洲蝼蛄、笨蝗、居散型飞蝗、短额负蝗、稻蝗、油葫芦。同翅目害虫有:大青叶蝉、青叶蝉、二点叶蝉、棉蚜、大豆蚜、菜缢管蚜、甘蓝蚜、桃蚜、芹菜蚜、白粉虱。鞘翅目害虫有:黑绒金龟子、东北大黑腮金龟子、铜绿丽金龟子、细胸金针虫、沟金针虫、黄守瓜、大猿叶、黄曲条、二条跳、甜菜象、栗胫跳、栗叶、大豆四星叶、白条芜菁、水稻负泥虫。膜翅目害虫有菜叶蜂。双翅目害虫有稻潜叶蝇、豌豆潜叶蝇、种蝇、葱蝇、萝卜蝇、蒜蝇、稻摇蚊。缨翅目害虫有:蓟马。蛛形纲前气门目害虫有:茄子红蜘蛛(棉花红蜘蛛)、大豆红蜘蛛。

对农作物危害最大的害虫主要为:粘虫、草地螟、玉米螟。

70年代以前,盟境内的粘虫灾害发生较轻。粘虫属暴发性的暴食性害虫,以第二代(当地一代)危害最大。70年代中、后期,粘虫灾害越来越重,特别是80年代末期,二代粘虫由突发性变为常发性,并由危害小麦、谷子、玉米扩展到水稻、大豆等作物。严重发生年份小麦地每平方米有粘虫幼虫250头以上,玉米地每百株有幼虫40头。1989年发生的粘虫灾害最为严重,危害农田285.5万亩,其中绝产6000亩。1990年粘虫危害面积118.8万亩。

草地螟属突发性害虫,境内一年发生二代,以第一代危害为大。干旱年份易大发生,干旱地块危害最重。主要危害甜菜、向日葵、豆类、马铃薯、麻类、蔬菜等。19521960年、1982年为草地螟大发生年,1982年发生面积最大、为害最重:每株葵花有草地螟幼虫345496头,每株大豆有幼虫5060头;危害农田100万亩,其中绝产30万亩。

玉米螟在兴安盟境内一年发生2代,以6月下旬到7月份上旬发生的第一代幼虫危害为重。主要危害玉米、高粱、谷子。一般年份玉米螟灾害造成粮食减产10%左右。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平均全盟每年因玉米螟而减产粮食1144.75万公斤。

鼠害

兴安盟境内害鼠种类较多,对草原、农田及粮仓危害极大。主要种类有:鼢鼠、黄鼠、小家鼠、大家鼠、布氏田鼠、东方田鼠、黑线姬鼠、黑线仓鼠、五趾跳鼠等。其中对草原危害较大的主要为鼢鼠、黄鼠;对农田危害较大的有各类田鼠、家鼠、仓鼠和姬鼠。兴安盟春旱机率高,在70%左右,有利于鼠类繁殖,造成鼠类数量增加,为害严重。鼠害严重年份,为害草原达500万亩,其中鼢鼠为害面积350万亩,黄鼠为害面积150万亩。鼢鼠主要分布于平原、河谷、缓坡丘陵地带,为害较重地区,平均每公顷有土丘15002000个,每亩损失牧草(干草)10公斤。由于鼢鼠为害,全盟每年损失牧草(干草)可达3500万公斤。黄鼠集中分布在丘陵和山地干草原地带,以退化草场上分布数量最密。黄鼠为害较重地区,平均每公顷有黄鼠有效洞口10多个。每亩损失牧草(干草)6.4公斤左右,全盟因黄鼠鼠害年损失牧草(干草)可达960万公斤

地震

兴安盟的地震活动主要受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和南北向断裂构造带的控制和影响。新华夏系构造有:嫩江断裂带、察尔森——宝贝山断裂带、阿尔山断褶隆起、蛤蟆沟——明水特莫公河断裂带、树木沟——阿力得尔断裂带。东西向断裂构造带主要有:霍林河断裂构造带、宝石断裂构造带、归流河断裂构造带、阿尔山——阿尔本格勒断裂构造带、伊尔施北部断裂构造带;南北向断裂构造带主要有:古尔班河——宝格达山断裂构造带、新屯——那金断裂构造带、德伯斯——学田——杜尔基断裂构造带。新华夏系构造和东西向断裂构造带对盟境内地震活动的控制和影响较强烈,南北向断裂构造带对境内东部地区的地震活动有一定影响。

兴安盟的地震1973年及以前无史料确切记载和观测记录。

兴安盟属地震活动较弱地区,绝大部分地震活动为Ms<3.0级,有记载的最大地震为1991916日察尔森Ms4.1级地震。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北部密,南部疏。至1995年末,有记载的地震发生在科右前旗、扎赉特旗232次,乌兰浩特市5次,科右中旗28次,突泉县16次,共计281次。其中有感地震23次,Ms3.0级以上地震7次。地震活动多沿活动断裂带上分布,分散且不规则。盟境内发生的地震活动震级小、震源浅、震感强、烈度高。

有记录的地震活动造成一定损失的有两次,一次是1991916日察尔森Ms4.1级地震;另一次是199238宝石Ms4.级地震,兴安盟近一半的地区有震感,震中区部分房屋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